核心提示:几名少女围住蜷缩在地的同龄人,脚踹背部、PVC管抽打,手机镜头冷漠记录这一过程,跪地女孩的内衣在撕扯中暴露在镜头前。废弃建筑物内,14岁的赖某某被三名同龄少女包围。施暴者手持PVC管猛击她的背部,强迫她跪在地上接受连续踢踹。
几名少女围住蜷缩在地的同龄人,脚踹背部、PVC管抽打,手机镜头冷漠记录这一过程,跪地女孩的内衣在撕扯中暴露在镜头前。
废弃建筑物内,14岁的赖某某被三名同龄少女包围。施暴者手持PVC管猛击她的背部,强迫她跪在地上接受连续踢踹。
“我爸爸会报警的!”赖某某颤抖着发出微弱警告。
“我们进去过十几次了,不到20分钟就出来,怕什么!”一名施暴者高声回呛,继续挥动手中管子。现场响起哄笑,手机镜头始终对准这场“表演”。
这段触目惊心的视频在7月22日暴力发生后12天,于8月2日晚在网络引爆。当公众愤怒追问时,施暴者早已回归日常生活。
暴力现场:被脱衣、跪地、踢踹与“报数”羞辱
根据江油市公安局8月4日发布的警情通报,这起暴力事件发生在2025年7月22日下午3时许。
15岁的刘某甲因与赖某某产生矛盾,邀约了13岁的刘某乙和14岁的彭某某,在江油市内一处无人区域对赖某某进行辱骂、威胁和殴打。
现场视频显示,几名施暴者分工明确:有人控制受害者,有人实施暴力,还有人负责拍摄记录。
“她们原本打算打另一个女生,但没骗出来,就转向了赖某某。”一位知情同学透露,赖某某被诱骗到空置房屋后,施暴者立即要求她脱光衣服。在赖某某坚决抵抗下,最终只脱掉了短袖,露出内穿的背心。
暴力随即升级:
三名霸凌者强迫赖某某跪地,轮流从背后猛踹其腰部
用PVC管击打受害者背部和四肢
连续掌掴脸部并撕扯头发
在暴力过程中有人高声报数,制造“游戏”氛围
当赖某某舅舅的电话打到她携带的母亲手机上时,暴力仍未停止。施暴者抢过手机,继续她们的“惩罚”。
一个无声家庭与消失的残疾人补助
赖某某的家庭背景逐渐浮出水面,揭示了这一暴力事件背后令人心碎的现实。
“她妈妈是聋哑人,学校里同学都不待见她。”赖某某的小学同学透露,因母亲残疾,赖某某长期在学校受到歧视和孤立,精神状态一直不佳,曾试图转学未果。
赖某某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,家庭经济拮据。事发当天她携带的手机实则是母亲的财产——里面存有政府发放的残疾人补助金。
在手机被抢走后,这些关乎一家人基本生活的补助款项不翼而飞,给这个特殊家庭造成了双重打击。
赖某某的舅舅对警方通报表示异议,认为通报未提及手机被抢及资金丢失的关键事实。家属反映,事发后曾有人试图“做工作”让他们接受现状。
惯犯的嚣张:20分钟就能出来的“经验”
施暴者在现场的言语暴露了她们对法律制裁的轻蔑态度。当赖某某警告将报警时,对方毫不畏惧:“我们进去过十几次了,不到20分钟就出来,怕什么!”
知情人士透露,主犯彭某某与已辍学的刘某宇关系密切。刘某宇经常向他人借钱不还,身边常有“十几个社会青年撑腰”3
施暴者中:
刘某甲(15岁)和彭某某(14岁)为武都初中学生
刘某乙(13岁)及其他现场围观者中,有人已处于休学状态
“13岁就开始暴力犯罪,这些孩子的家庭是怎样的?”网友的质疑直指家庭教育的缺失。留守儿童、父母监管缺位、家庭价值观扭曲,成为施暴少女背后的共同标签。
迟来的处理:12天后的网络曝光与警方行动
7月22日发生的暴力事件,为何直到8月4日才见警方通报?关键转折点在于施暴视频在8月2日晚的网络传播。
在舆论压力下,江油警方迅速行动:
所有涉案人员均已到案
对15岁刘某甲和14岁彭某某依法作出治安处罚
启动将二人送往专门学校进行矫治教育的程序
对13岁刘某乙及其他围观人员批评教育,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
同时,相关部门对赖某某及其家属进行了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,避免二次伤害。
经法医鉴定,赖某某头皮、双膝等多处挫伤为轻微伤。但心理专家指出,身体损伤可愈,心理创伤可能伴随一生。
法律困境:未成年施暴者的“保护伞”?
江油事件的处理被部分法律界人士称为“教科书式操作”,因其突破了以往仅批评教育的处理模式。但公众质疑仍未平息:
治安处罚对惯犯是否具有足够威慑力?
专门学校矫治教育能否真正改变暴力倾向?
13岁施暴者仅被“批评教育”是否合理?
手机被抢及资金丢失问题是否被充分调查?
数据显示,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的校园及校外暴力案件中,14-16岁未成年人占比超60%。这些施暴者利用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,反复实施暴力行为。
“未成年人保护法应保护受害者,而非施暴者”的呼声再次高涨。
社会反思:如何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?
当江油三名少女施暴时,现场还有多名围观者。他们不仅未制止暴力,反而参与拍摄,将暴力过程视为值得记录的“表演”。这反映了更深层的社会问题。
根除未成年人暴力需要多维协作:
家庭防线:父母需承担沟通引导、管教纠正的首要责任。《家庭教育促进法》明确家长的监护职责。
学校责任:落实教育部要求的“起底式”欺凌排查机制,及早发现干预。
法律完善:专家呼吁建立“强制矫治+民事赔偿”双轨制,引入心理干预和家长连带责任。
社会共治:加强网络平台对暴力视频的监管,避免二次伤害。
赖某某现已得到医疗救助和心理疏导,但母亲手机中消失的残疾人补助尚未寻回。刘某甲和彭某某将进入专门学校接受矫治教育,通常为期一年。
在江油市东大街那处废弃建筑外,生活似乎恢复平静。但每个路过的人都在问:当“20分钟就出来”成为施暴者的底气,我们该拿什么保护孩子?
当施暴少女在专门学校接受矫治时,我们更该矫治的,是纵容暴力的社会病灶。
版权及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入驻卓商务会员投稿发布或转载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,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zhuoshangwu888@126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