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旺旺集团总经理蔡旺庭在其社交账号上发文称,自己将前往北京,首次参加祖国的九三阅兵仪式,并晒出了机场视频。视频中,蔡旺庭难掩激动之情,配文道:“我要飞北京啦!人生第一次参加祖国的阅兵仪式!”。这一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反响
旺旺集团总经理蔡旺庭在其社交账号上发文称,自己将前往北京,首次参加祖国的九三阅兵仪式,并晒出了机场视频。视频中,蔡旺庭难掩激动之情,配文道:“我要飞北京啦!人生第一次参加祖国的阅兵仪式!”。这一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反响,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,表达对蔡旺庭的祝福和期待。有网友表示:“蔡总,一定要好好享受这次阅兵仪式,这可是人生中难得的体验啊!”。蔡旺庭此次前往北京参加阅兵仪式,并非偶然之举,而是其内心深处家国情怀的生动外化。今年 5 月,在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上,蔡旺庭就曾坚定地表示:“旺旺起源于中国台湾,发展于祖国大陆,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的根,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、文化、血脉和使命,我们就是中国人,我们感恩祖国给予的各项支持。”作为一家台企的总经理,蔡旺庭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。他带领旺旺集团在大陆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,始终坚守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。此次参加九三阅兵仪式,对于蔡旺庭来说,是一次见证祖国繁荣昌盛的难得机会,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归属感的确认。从蔡旺庭的身上看到了一位台企领导人的担当和情怀。在当前两岸关系较为复杂的背景下,他能够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,积极参与祖国的重大活动,这种行为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。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台企与大陆同呼吸、共命运的紧密关系,也为众多台企树立了榜样。
蔡旺庭的北京之行,恰似旺旺集团发展史的缩影。1992年,创始人蔡衍明顶着“台湾首富之子”的光环,却选择在湖南长沙投资建厂。彼时大陆米果市场尚属空白,首批生产的百万包仙贝因包装土气滞销。蔡衍明带领团队蹲守学校门口,用“一旺不旺大家旺”的广告语打开市场,当年创下2.5亿元营收。三十余载过去,旺旺在大陆已拥有102家工厂,年产值突破220亿元,产品渗透至每个乡镇小卖部。“没有大陆市场,就没有旺旺的今天。”蔡衍明在投产30周年庆典上的发言,道出了企业发展的核心逻辑。2025年3月,旺旺正式更名为“中国旺旺”,从品牌标识到员工手册全面强化文化认同。旗下《旺报》头版常年刊登“台湾人就是中国人”的醒目标语,员工出差大陆必须使用“国内旅行”的称谓。这些细节,构筑起企业最鲜明的精神底色。
在商业层面,旺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“两岸一家亲”。2008年汶川地震时,企业紧急调配50辆卡车满载食品驰援灾区,捐赠现金及物资共计700万元;2023年甘肃积石山地震,400万元救灾物资连夜发运。更令人瞩目的是文化传播领域的创新:2024年推出的“56民族罐”,将各民族服饰特色融入旺仔牛奶包装,单月销量突破3000万罐;2025年春晚,旺旺广告片以“团圆”为主题,展现台湾家庭通过旺旺大礼包传递思念的温情故事,引发两岸观众强烈共鸣。
“商业成功与文化认同从来不是单选题。”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指出,“旺旺的案例证明,当企业将发展目标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时,既能获得市场回报,更能赢得社会尊重。”数据显示,更名后的旺旺大礼包在淘宝成为“爱国认证卡”,买家秀中五星红旗背景的照片占比达67%。
蔡旺庭的北京之行,折射出台商群体正在经历的价值转向。与上世纪九十年代“西进淘金”的单一动机不同,新生代台商更注重文化认同与商业利益的平衡。旺旺集团的发展轨迹颇具代表性:从1992年“试探性投资”到2025年“深度融合”,企业战略调整与两岸关系发展形成共振。
版权及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入驻卓商务会员投稿发布或转载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,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,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zhuoshangwu888@126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